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创作的《观沧海》

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1/9/26 11:20:19 次浏览

语文七年级古诗《观沧海》1观沧海语文七年级01.教学目标11.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。2.有节奏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,感受诗中洋溢的饱满激情。3.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,品味诗歌语言,体味诗歌意境。02.教学重点11.重点: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;有节奏、有感情地朗…

语文七年级古诗《观沧海》


1



语文七年级


图片



01.教学目标



1



1.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。

2.有节奏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,感受诗中洋溢的饱满激情。

3.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,品味诗歌语言,体味诗歌意境。

图片



图片

02.教学重点

图片


1


1.重点:了解作者以及代表作品;有节奏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,感受诗中洋溢的饱满激情。

2.难点: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,品味诗歌语言,体味诗歌意境。

图片



图片

03.教学方法

图片


1


诵读法、点拨法等

图片



图片

04.教学用具

图片


1



课件

图片




图片

05.教学过程

图片

1


(一)导入

教师:同学们知道曹操吗?有人说他是一个英雄,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奸雄,那你们是怎么看的呢?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《古代诗歌四首》中曹操的《观沧海》,从他的诗中来了解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(板书课题:观沧海)


(二)朗读诗歌

1.介绍作者

图片

曹操(155-220年),字孟德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东汉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建安元年(196年)迎献帝都许(今河南许昌东),挟天子以令诸侯,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。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,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进位为丞相,率军南下,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,后封魏王。子曹丕称帝,追尊为武帝。曹操善诗歌,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。其诗气魄雄伟、慷慨悲壮,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。著有诗歌《蒿里行》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《短歌行》等。


2.写作背景

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,建安十一年(206年),乌桓攻破幽州,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。同年,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,屡次骚扰边境,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(207年)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。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,小用计策。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,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,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,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。而《观沧海》就是他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。


3.读准字音

让学生自由读一遍,把握四言诗的朗诵节奏,并将不会读的字标上读音。

石:jié 水何dàn  竦峙sǒng zhì  萧瑟xiāo sè

4.教师播放录音或范读 

教师播放录音或者范读,让学生注意听诗歌的朗读节奏,再让学生根据节奏朗读齐读,要读音准确,有感情朗读;齐读完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或者选人朗读。

《观沧海》——曹操

东临/碣石,以观/沧海。

水何/澹澹,山岛/竦峙。

树木/丛生,百草/丰茂。 

秋风/萧瑟,洪波/涌起。

日月/之行,若出/其中;

星汉/灿烂,若出/其里。

幸甚/至哉,歌以/咏志。


(三)结合注释解读诗意

1.字词注释

(1)临:登上,有游览的意思。

(2)碣(jié)石:山名,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西北。东汉建安十二年,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。

(3)沧:通“苍”,青绿色。

(4)海:渤海

(5)何:多么

(6)澹澹:水波荡漾的样子。

(7)竦峙:耸立。

(8)萧瑟: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。

(9)洪波:汹涌澎湃的波浪。

(10)日月:太阳和月亮。

(11)若:如同,好像是。

(12)星汉:银河。

(13)幸:幸运,庆幸。

(14)至:达到极点。

(15)幸甚至哉:幸运得很,好极了。

(16)咏:歌吟.

(17)咏志:即表达心志。

(18)志:理想、志向。

(19)歌以咏志:用歌来表达心志或理想。 

 

2.全诗翻译

东行登上碣石山,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。

海水多么宽阔浩荡,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。

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,十分繁茂。

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,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。

太阳和月亮的运行,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。

银河星光灿烂,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。

真的庆幸得很哪,就用诗歌来表达我内心的志向吧。


(四)整体感知

1.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?

全诗以“观”字统领全篇,下文由“观”字展开,写登山所见。


2.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?哪些诗句是描写现实的?哪些是想象的?

这首诗写出了三层意思。第一层(开头两句)交代了观海的地点。第二层(“水何澹澹”至“洪波涌起”)描写海水和山岛,这是实景描写。第三层(“日月之行”至“若出其里”)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,这几句诗是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。最后两句是附文,是为和乐而加,与诗歌内容无关。


3.如何理解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一句?

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这句开篇点题,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和对象,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,但是在这两句诗中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雄姿。“观”字统领全篇,下文由“观”字展开,写登山所见。


4.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?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这四句是描写大海的,全用虚写,却表现出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,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。


5.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,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?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?

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为开阔的意境,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。诗人联想到日月星辰这些自然景象全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,想象奇特,胸怀开阔,展现出诗人重建天下的雄心壮志,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。


6.《观沧海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
《观沧海》这首诗借景抒情,通过描写大海的壮丽景色,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。


7.诗人在诗中把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的淋漓尽致,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?

虚实结合,借景抒情,通过描写大海的壮丽景色,表现博大的胸怀,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。


(五)小结

《观沧海》这首诗是诗人曹操借描写大海的壮丽景色,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。全诗语言质朴,想象丰富,气势磅礴,充满豪情壮志。


图片

图片




教材变三维、学习变简单

【公众号】

七三智慧课堂

【微博】

七三科技

图片图片


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