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了解我们的地球--《大洋和大洲 》
来源:本站
发布时间:2021/9/27 9:25:06
次浏览
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,描述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。
1.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,根据所给资料,描述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。
2.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和大洋,主要的岛屿、半岛、群岛、海、海峡等。
一、导入新课
课件展示材料: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,加加林乘坐“东方”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,历时1小时48分钟,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,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,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。
当有人问起他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时?他说:“我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。”
教师设问:加加林认为,从太空看去,地球是个蔚蓝色的“水球”,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,为什么把它叫做“地球”呢?
那么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呢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来学习“大洲和大洋”。
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部分内容。
回答导入问题,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,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,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,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。因此,起名地球。
后来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,看到的地球是蔚蓝色的星球,觉得地球更象水球。这说明人们的认识的不断的发展。
学生活动:观察地球卫星照片,识别陆地和海洋。
任务1 通过动手拼图,比较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。
在事先准备好的“世界海陆分布图”上,将全球陆地剪下来拼在一起,看看全球是陆地面积大,还是海洋面积大?
(课前准备纸质地图,剪刀等工具,预留5分钟)
根据计算,地球表面71%是海洋,陆地面积仅占29%。
教师: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,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。
学生:很不均匀!
那么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到底是怎么样呢?
任务2 读图,比较南北半球、东西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。
学生活动:讨论南、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。
结论:1.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,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。
2.无论南北半球,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。
观察南、北极附近海陆分布状况。
结论:虽然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,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。虽然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,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。
学生活动:讨论东、西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。
结论:1.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,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。
2.无论东西半球,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。
教师总结:无论我们怎样划分,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,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。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。我们不妨在地球仪上试一试。
教师提问: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,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,陆地呢?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?
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,有的是大陆、有的是岛屿、半岛。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?(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)
任务3 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和大洋、主要的岛屿、半岛、海、海峡等。
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,理解大陆、岛屿和半岛的含义。
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陆地的不同形态:大陆、半岛、岛屿等。
举例1:印度半岛
半岛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,三面临水,一面同陆地相连。如印度半岛,我国的辽东半岛、山东半岛、雷州半岛等。(下图为印度半岛)
举例2:夏威夷群岛
彼此相距很近的许多岛屿合称为群岛。图为著名的夏威夷群岛。
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,理解海、洋和海峡的含义。
举例:直布罗陀海峡(图为直布罗陀海峡)
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。海峡中一般水深较深,水流较急多涡流。海峡在军事上及航运上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,学生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识,初步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,为本节课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进行学习奠定基础。在小学阶段,学生已经对地球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,但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,分析理解能力、空间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描述能力有一些不足。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,本堂课通过创设情境,采用自主探究、小组讨论、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,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。